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

二十四節氣三合一養生法《大暑》

二十四節氣三合一養生法《大暑》
大暑,二十四節氣之十二。 

來源:香港報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7月22日~24日,此時太陽已達120度,大暑,正值中伏前後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六月中,……暑,熱也,就熱之中分為大小,月初為小,月中為大,今則熱氣猶大也。”這時正值“中伏”前後,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,氣溫最高。大暑臨近,養生刻不容緩,可是該如何在如此燥熱的天氣下;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,但也有“大暑不熱”、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。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。在我國很多地區,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,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,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。健康養生呢?

大暑-節氣食療:

       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,陽氣最盛的時節,在養生保健中常有“冬病夏治”的説法,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,如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、支氣管哮喘、腹瀉、風濕痹證等陽虛證,是最佳的治療時機。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,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,重點防治。

        盛夏陽熱下降,絪蘊熏蒸,水氣上騰,濕氣充斥,故在此季節,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,濕為陰邪,其性趨下,重濁粘滯,易阻遏氣機,損傷陽氣,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:合理安排工作,注意勞逸結合;避免在烈日下暴曬;注意室內降溫;睡眠要充足;講究飲食衛生。有條件的人,進入夏季後,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,清解濕熱之方,如鮮藿香葉、佩蘭葉各10克 ,飛滑石、炒麥芽各30克 ,甘草3克 ,水煎代茶飲。

大暑-經絡調理:

        「春夏養陽,夏季養生」以『心』為要。在中醫經絡學上見解,人體是一個小宇宙,講陰陽五行、表裡、臟腑,夏季屬火對應「心」

         此季節,心火旺,易傷脾胃。建議平常可多按摩對應穴位,以達預防保健之效。

可調理3大穴:

心氣不足的人可按摩內關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,此穴具有安定心神、治療心痛和心悸、調節情志、滋陰潤燥等作用。

肺氣不足者可按摩魚際穴是手太陰肺經的腧穴,此穴可調理肺氣、清熱瀉火、止咳平喘,達到宣肺固表的作用,進而達到止汗的效果。

脾氣失調的人可多按摩足三里穴屬於足陽明胃經的穴位,此穴具有健胃通腸、健脾益氣、改善虛弱和排汗異常等症狀。

大暑-適當運動:

身心要健康,除了飲食的調整,作習正常,心念正向外,配合合適自身的運動,將身體的能量導引到全身的經絡、骨骼、血液、臟腑都能夠活化起來。天地間的運行與皇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習習相關;夏病冬治,秋癆春醫,當逢小滿節氣的轉化,脾經心經的經絡養生氣功,對於養生極具助益。

大暑-養生食譜:

        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,由於夏令氣候炎熱,傷津耗氣,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。
      《黃帝內經》有“藥以去之,食以隨之”,“谷肉果菜,食養盡之”的論點。著名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,他説:“每日起食粥一大碗,空腹虛,谷氣便作,所補不細,又極柔膩,與腸胃相得,最為飲食之妙也。”藥粥對老年人、兒童、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。所以,古人稱“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”,“日食二合米,勝似參一大包”。盛夏陽熱下降,絪蘊熏蒸,水氣上騰,濕氣充斥,故在此季節,感受濕邪者較多。在中醫學中,濕為陰邪,其性趨下,重濁粘滯,易阻遏氣機,損傷陽氣,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

下面介紹幾種適合大署節氣的佳肴:

一.清拌茄子:

[配料] 嫩茄子500克 ,香菜15克 ,蒜、米醋、白糖、香油、醬油、味精、精鹽、花椒各適量。
[做法] 茄子洗凈削皮,切成小片,放入碗內,撒上少許鹽,再投如涼水中,泡去茄褐色,撈出放蒸鍋內蒸熟,取出晾涼;蒜搗末;將炒鍋置於火上燒熱,加入香油,下花椒炸出香味後,連油一同倒入小碗內,加入醬油、白糖、米醋、精鹽、味精、蒜末,調成汁,澆在茄片上;香菜擇洗乾淨,切段,撒在茄片上,即成。
[功效] 清熱通竅,消腫利尿,健脾和胃。

二.綠豆南瓜湯:

[配料] 綠豆50克 ,老南瓜500克 ,食鹽少許。
[做法] 綠豆清水洗凈,趁水氣未乾時加入食鹽少許(3克 左右)攪拌均勻,醃製幾分鐘後,用清水沖洗乾淨。南瓜去皮、瓤用清水洗凈,切成2釐米見方的塊待用。鍋內加水500毫升,燒開後,先下綠豆煮沸2分鐘,淋入少許涼水,再煮沸,將南瓜入鍋,蓋上鍋蓋,用文火煮沸約30分鐘,至綠豆開花,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。
[功效] 綠豆甘涼,清暑、解毒、利尿;配以南瓜生津益氣。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。

三.苦瓜菊花粥:

[配料] 苦瓜100克 ,菊花50克 ,粳米60克 ,冰糖100克 。
[做法] 將苦瓜洗凈去瓤,切成小塊備用。粳米洗凈,菊花漂洗,二者同入鍋中,倒入適量的清水,置於武火上煮,待水煮沸後,將苦瓜、冰糖放入鍋中,改用文火繼續煮至米開花時即可。
[功效] 清利暑熱,止痢解毒。適用於中暑煩渴、痢疾等症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